1. 产品概述
1.1产品背景
因当下不管是采用人工统计还是采用信息化的方式管理企业,在运用系统之前,物料主数据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以下详细阐述:
1.1.1不重视前期数据梳理工作
很多企业把所有的数据梳理工作推给系统。但是,这样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加大实施工作量、延长实施周期、提高实施成本。鉴于实施进度的关系,如果匆匆梳理物料主数据,必然会影响数据质量和具体实施效果。
1.1.2缺少物料主数据梳理方案
很多企业赋予了物料主数据中物料编码一定的意义,也就是看到物料编码就能知道该编码代表的是什么物料,即物料名称、规格型号、材质等,以便于工作人员识别。采用这种方案大大增加了编码工作量,但是,其实际应用效果较差,缺乏灵活性,而且更改物料属性时无法更改编码。因此,如果数据梳理方案不合理,系统运行后真正有用的内容也很少,是在浪费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1.1.3认知错误
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认为外部实施顾问会帮助企业梳理好物料主数据,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其实,在物料主数据梳理方面,顾问只会教给员工如何梳理数据,并现场演示,然后交给他们一个模板剩下的工作还得由他们独立完成,而且数据质量也是由他们把控的。
1.1.4物料主数据录入不规范
同一库存物品采用不同的物料描述就会重复编码,使得计划员和采购员分不清用哪个编码下计划、下采购单,害怕影响生产进度,进而出现库存有货但仍采购或者某些备件放了很多年都没有被使用的情况。这也是影响企业成本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系统的工作宗旨是,同一数据在系统中的编码要保持唯一性,但是,重复编码与系统的宗旨相背离,会直接影响后续所有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虽然采用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财务仍然会出现对不上账目的情况。重复编码不仅会加大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因为某些关键统计数据失真而造成决策失误。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都是由最基础的物料主数据引起的。由此可见,物料主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对系统项目的实施影响很大。
1.1.4历史原因
鉴于历史原因,企业中的很多物料主数据不完整,而且台账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些都给后续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企业要想采用系统实施管理,就必须先进行资产核实工作,梳理企业现有数据。但是,这样无形加大了系统准备数据的难度。
1.2主要价值
通过便捷的操作方式对主数据进行增删改查管理;
通过正确的主数据维护,来驱动后续的生产运营活动,从而支撑多种不同的业务场景;
通过单独的权限管理,对主数据不同的业务进行不同的权限管理。
1.3名词解释
中文 | 英文 | 名词解释 |
---|---|---|
物料来源 | 物料不同的来源类型,如采购,自制,外协 | |
虚拟件 | 在生产过程中,不存在该实体,也不存在该物料的库存。为了搭建BOM过程中而被使用 | |
重订购点 | 触发采购需求的一种方式,通过设定重订购点数量,从而在低于重订购点时触发采购需求。 | |
圆整值 | 相当于倍数,必须进位到倍数值。如供应商要求必须100倍数订购。那么如果需要订购90个,圆整后为100。圆整值在 | |
提前期 | 制造或者采购,从下单到交货的时间。对于制造的提前期,是指从工单上线到下线的时间 | |
安全库存 | 为了避免缺料带来的风险,在需求量上涨的时候库存被击穿的提前储备的库存 | |
最小批量 | MOQ | 最小生产或者采购量,如供应商要求必须100单位以上起订 |
采购安全期 | MRP运行将把物料的需求时间,按照采购提前期,推算物料的需要下单日期。但不可能每天都采购,采购将从今天开始近几天需要下单的物料下达出去,这几天的时间称为采购安全期。 | |
外购收货库存地点 | 对于物料采购入库默认的入库库存地点,采购退货默认的出库的库存地点 | |
外销发货库存地点 | 对于物料的销售发运默认出库的库存地点,销售发运默认退回的库存地点 | |
自制发货库存地点 | 对于物料在工单发料时,默认出库的库存地点,默认退回的库存地点 | |
自制收货库存地点 | 对于自制件产品默认的完工入库库存地点,默认完工入库退回的库存地点 | |
物料组-仓库 | 物料的仓库属性的标签 | |
物料清单 | BOM | 物料的组成结构和对应子件的数量,如桌子由一个桌面,四个桌腿组成。 |
扩展自定义项 | 用于配置表头项、表体项的基础拓展字段。表头项指的是单据头上的拓展字段,表体项指的是单据体上进行拓展的字段。 | |
计量单位组 | 对于计量单位,可通过计量单位组来维护多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单位组类别有无换算类、固定换算类及浮动换算类别的。 |